找到相关内容127篇,用时4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教的财富观(一)

    中善的种子,使人格趋向圆满和完善,它的力量一旦成熟,又会给我们的人生带来幸福安乐的结果。所以,从佛教的角度来看,利他是统一的,人才能利己,害人必然害己,这种财富道德的关系是建立在三世因果的...分为二的,既有毒蛇之喻,也有净财之说。   俗话说,人为财死,鸟为食亡,佛教中也同样指出了财富的危害。佛经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,佛陀弟子阿难外出乞食,看到路边有一块黄金,便对阿难说:毒蛇,阿难亦应声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60241936.html
  • 佛教信仰——人类良心的保证

    觉行圆满的大慈大悲、大智大勇者。这一崇高目的,决定了佛教的修行方法带有利他的特点。佛教强调修行要把度他、自觉觉他、利他、庄严国土庄严自身、受用他受用圆融地统一起来,要求修行者积极...要得乐,就必须时刻抱住良心不放。在这里,利他即是,造福人类即是造福于自己,庄严国土即是庄严自身。这样一来,道德良心不再是社会对个体单方面的希望,同时也是个体自身发自内心的需要。于是,借助因果规律,...

    净 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21248197.html
  • 佛教教育

    ),动静对立互补(体动心静),得失对立互补(没有付出,就没有得到),利他对立互补(爱护他人,就是爱护自己),修德赚钱对立互补(为顾客着想则财源滚滚),现代传统对立互补,中国文化外国文化...长养利他意识   由缘起论看,利他方能自,害人实是害己。此理甚明:敬人者,人敬之;爱人者,人爱之;损人者,人损之;欺人者,人欺之。故应利他,不可损人利己。  正如印光法师所说:“祸福无门...

    张跃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42053943.html
  • 加强寺院道风建设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

    座高耸的宝塔。塔基博大,塔顶自然直入云宵,如此方能光耀寰宇。深度和广度,主要表现为山林式佛教人间佛教。山林式佛教似乎是古来保守的自修方式,而人间佛教则是现代佛教界的口号,属于一种开放的形式。两者有利他之不同侧重。现在有人对此二者,不知何去何从?其实两者本身是一体无二的,不应单方面给予肯定或否定,应并驾齐驱。如果只论山林式佛教的精深求证,实则很难他两利,福慧具足。如只讲人间佛教的趣向,而...

    诚信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24556822.html
  • 扎·巴珠仁波切传略

    先前的水平,现在当地人都叫它“巴珠朵本⒀”。  札?巴珠仁波切毕生致力于闻、思、修、说法、辩论、著述等六种利他事业,他讲授的《入行》、《慈氏五论》、《三律仪》、《功德藏》等传遍了康区上下。由于他...教法之甘露。曾在汝唐⑶幽静的辛结洞、次仁洞等大圆满法圣地长住勤修,获得了“识心虚空等量”的证境。   三十岁起,到色达的雅龙莲花庄严寺⑷等地为许多有缘广传《秘密心续》教授,在上、下多的僧众中讲授《入行...

    久美洛莎 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22160960.html
  • 初学者如何读“妙云集”

    “佛教的涅槃观”,都是相当有深度的文章,对初学者而言较困难。本书前八篇初学者都可看,尤其“利他”一篇,该文讨论了学佛者都会碰到的问题:到底是先度还是度人呢?一般人常以为要先度才能度人,如俗语...配合起来。真正的人间佛教不是藏身山林的佛教,要走入社会才能实现菩萨道人间佛教的理想,但为了避免其俗化,必要有相当的反省自觉,以保持其超拔的另一面。“佛在人间”对此有相当好的见解,值得大家用心去看。 ...

    宏印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7054592336.html
  • 赵朴初是中国佛教现代化历程的开拓者

    属于注重个人解脱的小乘佛教,只有菩萨乘将自觉觉他、利他高度统一起来,体现了慈悲济世的大乘佛教基本精神。赵朴初在建立“人间佛教”思想体系时,明确选择菩萨乘作为佛教徒的修行法门。他的“人间佛教”太虚的“人生佛教”虽然都体现了利他相统一的大乘佛教基本精神,但两者的着眼点是不同的。太虚认为学佛要从做人开始,人成即佛成,故提出“止仰唯佛陀,完成在人格”,强调的重点在于个人的人格完善,而非普渡...

    李 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23661579.html
  • 正见般若

    大乘的菩提道,也就是六度四摄了。但这不过是约特点而分别的说明,其实六度也可分利他二道:如施、戒、忍是利他的福德道;禅、慧是的智慧道,精进通于二道。若进一步说,六度都有利他意义。  这里...智海,是菩萨般若的不共妙用。故称般若为“诸佛之母”,在佛法中居于最重要之地位,为大乘佛法之纲要:大乘教义,深广如海。但总的可分为二:(一)、以慈悲为本,从利他中完成——其实是利他的互相促进,...

    正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25065766.html
  • 通贯大小 熔铸古今

    这本身是正确的,小乘佛教的由利他、先自觉而后觉他殊途同归,并无二致。然而如果过于强调利他觉他而忽视了自觉,就是本末倒置,本欲利他,却成害他,意在觉他,反致迷他。佛教的根本精神和基本理论是...自觉,是不足取的。   将利他、自觉觉他结合起来,自力为本、他力为辅,内因为主、外缘为辅才是正确的,这就需要贯通大小乘、将四圣谛四弘誓愿融为一体。单从理行、体用来解释四圣谛四弘誓愿...

    徐文明

    |星云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9/2205071182.html
  • 饶益有情九观察之二

    放弃不做;第四、如果是初学者,也不能做。因为初学者虽然动机不错,却没有修行境界,遇到一点点痛苦或不顺,在利他之间,还是会选择,因此不适合做这类事情。初学者应该像前面讲的一样,把自己当作一棵药苗...犯很多错误。 3、如果某件事利益伤害的众生数量一样多,原则上还是要做,但在做的过程中,要想尽一切办法降低伤害的程度。利益众生的时候,需要有善巧方便,这就需要各位运用智慧了。 (五)第...

    华智仁波切[造] 慈诚罗珠堪布[讲]

    |饶益众生|饶益有情|观察法|取舍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3/07355836356.html